江苏科技大学新能源技术与装置研究所招聘公告江苏科技大学新能源技术与装置研究所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能源与动力学院,主要包括新能源实验室和计算仿真中心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光电基础、太阳能电池、光伏器件、光热转换、燃料电池基础和工程应用;储氢及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如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及生物质能源等方向形成特色和优势。研究所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科研骨干6人,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2人,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人, 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2015至今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交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及企业技术开发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并在Nature、ACS Energy Letters、Nano Energy、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等知名期刊以第一单位发表ES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科研经费总量近1000万。学术带头人简介:李阳,博士,教授,现任江苏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能源材料、光伏技术、“双碳”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分别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15年),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前往瑞士联邦洛桑理工学院(EPFL)进行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镇江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荣获全省高校、科研院所节约创效“金点子”、江苏省科技镇长团荣誉团员,镇江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优秀论文专著等荣誉
与称号。目前,已经在Nature, npj Flexible Electronic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兼职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泓芽生命生态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稀有金属》期刊青年编委。一、招聘岗位及应聘条件(一)招聘岗位:教师岗、科研岗。(二)招聘人数:2人。(三)招聘方向1.晶硅太阳能电池;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3.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四)应聘条件1.年龄一般不超过33周岁,获得上述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且时间不超过3年;2.博士(后)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发表本学科高质量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3.具有较好的中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能独立撰写项目报告和结题总结;4.实验能力强、有创新性思维,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太阳能电池相关领域研究背景或较强的产业开发背景者优先考虑;5.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引进待遇1.购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标准(1)购房补贴岗位类型购房补贴(万元)总计基础标准上浮范围海归博士(后)45-60 45 15 国内博士副高、博士后紧缺专业40-60 40 20 一般专业35-50 35 15 国内博士紧缺专业35-55 35 20 一般专业30-45 30 15 补充说明:首聘期内获批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达到领军人才级别的海内外博士,可兑现购房补贴差额。(2)科研启动经费岗位类型科研启动费(万元)理工农类经管类人文社科类海归博士(后)20-25 15-20 10-15 国内博士副高、博士后紧缺专业10 8 6 一般专业8 6 5 国内博士紧缺专业2.其他引进待遇(1)聘任方式:应聘人员若符合江苏省事业编制进编要求,学校均为其办理事业编制。(2)业绩津贴:海归博士(后)按副高一档发放业绩津贴,国内博士后、博士副高按副高二档发放业绩津贴,国内博士按副高三档发放业绩津贴;上述待遇均保留三年。(3)职称政策:特别优秀人员可通过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申报参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4)学校重点人才培养计划(深蓝人才工程):新入职博士,若业绩成果符合我校“深蓝人才工程”培养条件,可直接申报相应人才层次培养对象。(5)过渡房安排:优先安排入住教师公寓1年;若校内没有房源时可提供租房补贴1000元/月,资助期限1年。(6)额外团队奖励:面议。研究所将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与一流的研究平台,协助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江苏省各类课题。特别优秀者,个人待遇可面议。三、应聘材料1.个人详细简历;2.已发表的论文、论著及专利目录,代表性学术成果及所获荣誉等;3.博士学历学位证明材料。四、联系方式请将上述材料以pdf形式发送至邮箱(yang_li@just.edu.cn),标题统一注明:“姓名+单位+专业”,对于符合要求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若有疑问,可致电0511-84400313(李老师)。招聘公告在岗位招满前有效。